艾草(Artemisia argyi)作为我国传统中药材和艾灸原料,其种植技术直接影响药材品质与经济效益。本文从选地、整地、播种、田间管理到采收,系统梳理艾草标准化种植流程,为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参考。
一、选地与整地:奠定高产基础
土壤条件
艾草适应性强,但以疏松肥沃、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或壤土为佳,pH值6.0-7.5。避免连作地块,前茬以豆科、禾本科作物为宜,减少土传病害风险。
地块准备
深耕25-30厘米,结合整地施入腐熟有机肥3000-4000公斤/亩,配合过磷酸钙50公斤、硫酸钾15公斤作基肥。耙平后做畦,畦宽1.2-1.5米,沟深20厘米,便于排水与田间管理。
二、繁殖方式: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的选择
种子繁殖
种子处理:选用当年新种,播种前用40℃温水浸泡24小时,捞出后置于25℃环境中催芽,待种子露白后播种。
播种时间:春播(3-4月)或秋播(9-10月),条播行距30厘米,覆土厚度1-1.5厘米,每亩用种量0.5-0.8公斤。
根茎分株繁殖
分株时间:早春(2-3月)或秋末(10-11月),选取健壮母株,挖取根茎(带3-5个芽),按行距30厘米、株距20厘米栽植,覆土压实后浇透水。
优势:成活率高(达90%以上),生长周期短,当年即可采收。
三、田间管理:精准调控促高产
水肥管理
生长期:艾草耐旱怕涝,根据墒情灌溉,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。返青期追施尿素10公斤/亩,现蕾期追施复合肥(N-P-K=15-15-15)20公斤/亩。
越冬管理:北方地区入冬前培土5-10厘米,覆盖秸秆保温,防止冻害。
中耕除草
结合施肥进行中耕,深度5-10厘米,避免伤根。化学除草可选用精喹禾灵(防除禾本科杂草),按说明书用量喷施。
修剪与打顶
当植株长至50厘米时,摘除顶芽促进分枝,增加叶面积和产量。
四、病虫害绿色防控
主要病害
根腐病:高温高湿易发,用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。
锈病:发病初期喷施15%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。
主要虫害
蚜虫:用10%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。
地老虎:用90%晶体敌百虫拌毒饵诱杀。
五、采收与初加工:保障药材品质
采收时间
端午前后(艾草有效成分含量最高)或现蕾至初花期采收,选择晴天上午露水干后收割。
采收方法
距地面5-10厘米处割取地上部分,避免混入泥土和杂质。
晾晒与储存
摊放在通风干燥处,厚度不超过10厘米,每日翻动2-3次,待含水量降至12%以下时打包储存,防潮防蛀。
扫码左侧,可直接进入仟艾小程序进行下单购买,新户有优惠哦!
© 2025. All Rights Reserved. 豫ICP备2025111795号 豫公网安备41019702003719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