艾草,作为中医文化的“百草之王”,其种植产业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。然而,市场价格波动与自然灾害风险始终是制约艾农收益的两大难题。为破解这一困局,河南南阳与湖北蕲春两地分别推出“价格指数保险”与“保底收购机制”,为艾草种植户构建起双重风险屏障。本文将从政策背景、实施模式、实际成效三个维度,对比分析两地创新机制的差异与共性,为艾农提供可参考的决策依据。
南阳作为全球最大的艾草集散地,种植面积超50万亩,占全国市场的80%。然而,市场价格波动频繁导致艾农收益不稳定。2025年7月,人保财险邢台新河支公司签发首单地方财政补贴性艾草收入保险,为当地种植户提供631.44万元风险保障。该保险采用“保产量+保价格”双机制:
政策亮点:保费由地方财政补贴80%,农户仅需承担20%,极大降低了参保门槛。例如,某种植户投保100亩艾草,若因价格下跌导致损失,最高可获赔数十万元,有效规避“丰产不增收”风险。
蕲春作为“中国艾都”,其蕲艾因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记载而闻名,但产量相对较低。为保护艾农利益,蕲春县自2025年起推行“保护价收购、应收尽收”政策:
实际成效:2025年收购季,狮子镇涂铺村新种植户涂加平试种2亩蕲艾,收获500余斤干叶,按13元/公斤价格结算,收入超3000元。他计划下半年再加种一亩,政策引力下,全县新增种植户数量显著攀升。
案例:新河县某合作社投保500亩艾草,约定目标价为10元/公斤。若收购季市场价跌至8元/公斤,合作社可获赔(10-8)×500×单产,单产按历史数据测算为200公斤/亩,即获赔20万元。
数据支撑:2024年蕲春县蕲艾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63亿元,其中网销额达57亿元。全年新增标准化种植基地9600亩,新建烘干房10个及配套晒场,为保底收购提供了硬件保障。
两地均强调标准化种植对风险防控的重要性:
权威引用: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成立中药材产业专家服务团,每年开展技术指导不少于50场次,确保种植户掌握标准化技术。
两地通过不同路径打造区域品牌:
消费者提示:购买艾制品时,可查看包装是否标注执行标准(如GB/T 40976-2021)、等级(优等品/合格品)及生产日期,避免选购“三无”产品。
河南的价格指数保险与湖北的保底收购机制,分别代表了市场化金融工具与行政主导政策的两种路径。对于种植规模较大、市场敏感度高的地区,价格指数保险更具灵活性;而对于道地性突出、品牌溢价明显的产区,保底收购机制能更好维护产业生态。
扫码左侧,可直接进入仟艾小程序进行下单购买,新户有优惠哦! 灸馆,中医馆,文旅定制、旅游产品服务、城市代理人请联系17503712016(同微信)
© 2025. All Rights Reserved. 豫ICP备2025111795号 豫公网安备41019702003719号